前短時間看一則新聞說,Esri總裁Jack Dangermond多次表達著一個堅定信念,即通過大家的努力,GIS可以變得像iPhone一樣簡單易用。GIS能不能變得簡單易用這個不容易預測,但Esri龐大的產品線及品牌傳統(tǒng),卻讓人覺得他們要做一個“簡單”的GIS產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很多時候用戶已經(jīng)感覺Esri跑得太快,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,追不上了。
有時候做一件簡單的事情,還真是不容易。如在服務器之上,不同用戶開發(fā)的應用名稱的邏輯復雜度正在提升——從系統(tǒng)、框架、平臺到云平臺——根據(jù)統(tǒng)計,GIS系統(tǒng)的平均壽命不足2年,大量被開發(fā)出來的GIS應用被勉勉強強地用著,然后等待新一輪改造來替代。這樣的例子很多,那么多功能堆砌在一起,總是避免不了“20/80”的規(guī)律。似乎有位哲人說過,學會張嘴是能力,學會閉嘴則是修行。在軟件產品中也是這樣,將一堆可以算錢的功能堆砌到一起是能力,但“做減法”卻很難,許多產品經(jīng)理都唯恐別人覺得自己的產品過于簡單。
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是受到一堆互聯(lián)網(wǎng)App的沖擊,類似超級課程表、Worktile、Tower等產品,他們只解決用戶的一個需求:信息共享或協(xié)同工作,它們不追求林林總總的功能集成,它們美觀且簡單,卻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,往往積累數(shù)百萬用戶。這些應該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,GIS應用如何從這些簡單的App中獲得成功的經(jīng)驗?如何從政務型GIS應用向外擴展,使自己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群?
我的看法是,GIS應用的突破應該是簡潔而敏捷的GeoApp——其特征是云化應用、UI精美、邏輯簡單、用戶明確。
運行在云上絕不意味著什么“GIS云或云GIS”等復雜的技術術語,它應該表示應用可以同時在PC端和移動端訪問,而移動端的功能絕不是PC端的簡化版,它應該成為一個真正的業(yè)務工具——采集信息和運行業(yè)務——而不是一個查地圖的瀏覽器;運行在云上也意味著看起來無限的數(shù)據(jù)存儲空間,這也是收費策略的一個切入口。
外貌協(xié)會無處不在,因此精美的UI是必須的,君不見錘子手機的ROM被許多人視為換了一層皮而已嗎?但許多人就吃這一套。UI的設計需要同時考慮PC和移動端,如果使用HTML 5來開發(fā),就可以選擇流布局或響應式布局,這些可以讓許多看起來“不上檔次”的GIS應用的外貌上一個檔次。
邏輯簡單是GeoApp的核心,應該只干一件事情而不是試圖扮演多面手,這樣會讓App的操作變得簡潔,說起來,類似Foursquare、Flickr等應用的早期都是極簡化的,但這樣能夠聚集足夠的人氣。
“不用去試圖討好所有的用戶”應該是GeoApp的定位,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產品,既然將App的邏輯簡化為做好一件事情,就應該只對需要這個功能的用戶負責,將用戶在任何場所都能實現(xiàn)這一功能——一個界面、一個操作和一個結果。
復雜之后必然會返璞歸真,盡管每個人都有抑制不住的堆砌復雜的沖動,但我相信,“寧可少些,也要好些”最終會成為沖動后的新選擇!